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转型研究(5)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既然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已经完成,为什么在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呢? 三、正确理解“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

既然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已经完成,为什么在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还存在这么多问题呢?

三、正确理解“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从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市场经济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建立就立即进入一个很高的形态。市场从起“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实质上就是市场经济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一个标志。一般来说,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与基础性作用相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根本的不同。一是市场机制起作用的领域更广,二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充分,三是对市场的干预和制约进一步减少,四是市场的开放度更高。[2]但对各种不同的资源市场来说,可能面临的问题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

人才资源是重要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战略资源。在较长的时间内,我们的提法一直是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比如2003年12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010年4月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提出“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制定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的政策措施”。201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发布,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怎么来理解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呢?这是简单地根据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改变提法,还是有其深刻的内涵?

目前,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已经完成,人才资源的配置已由依赖计划,转变为依赖市场,即现在已经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人才资源的配置。但是,配置方式的转型,只能说明配置机制的转变,并不能确保转型后的市场机制就能很好运转,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人才资源涉及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合理配置,比一般的物资涉及的问题更多,情况更加复杂。人才资源配置方式虽然已经转型,但是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仍然受到限制,使人才资源实现最佳配置和最充分的使用还有相当的距离。人才资源配置既有一般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也有人才资源的特殊性引发的独特问题,人才市场更需要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角度进行审视。[3]市场机制能够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市场主体、市场中介和政府的准确定位,才能确保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4]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要求,从市场经济更高的形态来审视,中国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不到位

用人单位和人才是市场的两个主体,市场机制要发挥好作用,一是个人要有充分的择业自主权,二是单位要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应当说,经过40多年来的改革,个人已经有了充分的择业自主权,无论初次就业还是再次就业,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但是单位用人自主权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从整个人才市场来看,体制外的民营经济、外资企业用人已经完全市场化,单位具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但体制内的单位用人还只是半市场化,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中,一般来说,个人具有充分的择业自主权,但单位实际上不具有完全的用人自主权。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体制内的单位招聘容易辞退难,一旦成为正式员工,单位就基本不能解职辞退,只要没有犯大错,就可以工作到退休。这个现象机关事业单位最严重,国有企业也一样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把这种状况称为人才市场的双轨制,是一种典型的不完全市场现象。

个人择业自主权是社会进步,是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条件,这方面大家都有共同的认识,采取的改革措施容易得到支持。但单位用人自主权的落实,不容易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一般认为,单位用人自主权,不就是让单位可以解聘人、辞退人吗?解聘、辞退几个人有那么重要吗?确实,即使单位真有了完全的用人自主权,也可能辞退不了几个人。但单位用人自主权的目的,不是要辞退几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重要的机制。有这种机制,单位不需要或者作用发挥得不好的人,就会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主动考虑离开单位,寻找自己能够施展才能的地方。而没有这种机制,就会对单位形成一种依赖,反正单位也不会把我怎么样,作用发挥得不好也不可能因此而离去。看起来好像是体制内单位的一种优势,但实际上,对个人来说没有这种压力,会导致得过且过混日子,对社会来说,就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0/0713/373.html



上一篇:国家语言能力视角下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下一篇: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人才资源配置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