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念好高校的“人才经”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问问自己,您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吗?加拿大一项全球民调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中国人比例高达84%,全球最高。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无意中,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问问自己,您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吗?加拿大一项全球民调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中国人比例高达84%,全球最高。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无意中,我们又创造了一个全球“第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感觉自己被大材小用?说明有些单位在念“人才经”方面是存在问题的。 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时,曾提出要念好“人才经”。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学校发展的战略资源,校以才强,业以才兴,那么,我们该如何念好选人用人的“人才经”呢? 一、充分认识人才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高质量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需要人才 “人才培养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据统计,恢复高考30多年来,我国共培养出1000余万大学生,其中 3余万博士, 30余万硕士。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的新世纪以来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中,有12位华人科学家榜上有名,他们中有11位是改革开放后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本科毕业生。由引可见,要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所需的人才,必须有高层次的人才在高校中担任教学科研工作。 2.帮助大学生实现改变命运的梦想需要人才 众所周知,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人,都是通过高考搭建的制度平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也就成为处于底层的人改变命运深信不疑的人生口号。作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他们怀着各自的美丽梦想进入高校,作为帮助其实现梦想的高校,应当以一流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关怀,向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而这,都需要高校吸纳一流的人才为前提。 3.高校创新需要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高校,应当成为创新的先头兵,在教学管理、教学方式、知识更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方面不断创新。 只有成为能创新的高校,我们才能在国内甚至世界的知识创新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成为能创新的高校,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学生,为社会不断输送具备真才实学的后备军;只有成为能创新的高校,我们才能担当起促进中华民族不断进步的重任,从而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兴旺发达。 二、人才使用存在问题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重建了价值体系和观念,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确立。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高校,在人才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软肋”,主要体现为: 1.重行政轻教学科研现象仍然很突出 虽然国家对高校去行政化的问题一直在不断探索,但高校行政化的问题确未从根本上加以解决,高校管理过于行政化,一方面很多人才过于追求行政级别,忽视自身学术建树,另一方面人才培养过于注重主流思想的追随,缺少创新和突破,使高校出现了行政人员优于教学科学人员的异化现象,一些大学老师、高层次人才“学而优则仕”的现象比较普遍,扭曲了高校发展原本的核心价值理念。高校行政化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源于传统高校行政化管理模式形成的路径依赖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目前行政体制存在的管理弊端有关,高校一旦去了行政化,高校的生存发展似乎更加艰难。由于高校行政化色彩难以淡化,在管理上“领导高高在上,教师忍气吞声”的现象就难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存在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就目前鲁东大学的情况来讲,除存在上述问题外,还存在着,一是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缺乏,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引领比较软弱问题,二是发展动力不足,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缘优势让人产生满足感、优越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2.对人才引进过于盲目 主要体现为:一是为追求经济效益引进人才重量不重质。目前有些大学办学,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学校办学眼光仅放在了一些短期可以获取暴利的专业,结果一哄而上,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很多大学在选人用人时不注重真才实学,结果使学生和社会都不满意;二是人才使用过于单一西化而忽视传统文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办学,我们并不否认对学术自由思想的推崇,但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既不能丢失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能在办学过程中脱离现行社会制度对高校办学提出的主流思想要求,当然,对西方传入的一些优秀文化,我们要批判吸收,切忌盲目推崇,使一些大学生对现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感到迷失,因此,引进多样化的人才实现大学教育的中西有机结合非常必要。 3.人才业绩考核过于单一、僵化 由于现行高校对人才评价机制还存在单一、僵化的弊端,不管在人才引进还是教学考核方面,考核标准过于注重学历和科研论文的数量,至于本人真实的学术水平如何,学术论文的质量如何,往往还欠缺一个真正有效的评价机制。正是由于人才评价体制尚不科学,在使真正人才可能被埋没的同时,也使得一些高校的个别投机分子借制度“漏洞”获取了与其能力并不相称的荣誉或评价,这种现象的存在进一步激发了高校或社会学术界投机取巧的“从众心理”,使学者心态更加“浮躁”。 4.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不足体现为二方面:一是创新人才培养不足。正如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曾指出:“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尤其是现在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二是高校本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创新不足。当然,造成我国高校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有国家在高校的教学、科学体制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国家对高校科研资源配置不合理、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不规范不科学、科研人员从事创新性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原因。 三、念好“人才经”的策略 1.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才有可能成为相“千里马”的“伯乐”;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才能为人才发展主动创造机会;作为高校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才能识好人、选好人、用好人。 2.用人需全面考核其基本素质 最近,因长期坚持“高房价有利于穷人”而多次处于舆论中心的金岩石因一次“沙滩艳遇”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尽管其向公众和妻子作出了诚恳的道歉,但网友还是不依不饶,针对金岩石在道德微博发出后不久提出的房市新观点,还有网友指责其是“刚提上裤子,又指点江山”。作为全国知名经济学家,金岩石的“沙滩艳遇”确实玷污了这一荣誉称号,这不仅损害了知名学者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使自己在事业发展、家庭生活上陷入困境。作为高校,应从这一事件中对人才要求进行反思,对引进人才在要求其具备渊博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行修养。 3.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与考核机制 高校人才引进和考核评价机制以及岗位设置管理是否科学,关系到高校能否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平台,这首先需要高校在人才评价体制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更科学的能反应人才真实素质与水平的评价体制,使人才真正“名符其实”;其次,在科研资源分配上,要坚持发展导向的原则,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使真正有能力的人通过公正竞争获得更多参与科研的机会;最后,要坚持激励引导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学术价值评估监督管理及激励机制,对目前高校科研成果出现的良莠不齐的现状,通过建立科学的学术价值评估监督管理机制,让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能够有被发现的机会,给高水平的优秀科研成果予以重奖,同时让那些通过造假、剽窃等不良行为得到的学术成果无可乘之机。 4.要为人才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为此,一是在工作上要多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只要有利于人才发展,只要有利于教学、科研,不管有多大困难,学校都要尽力去办,学校的科研经费,也要多向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方面倾斜;二是在生活上要多关怀。学校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本校人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凡是政策内能够帮助其解决的,不管有困难的人才是否主动提出,校领导都要主动过问;三是在岗位升迁、专业技术评定上创造更加公平的机会。职务获得升迁、专业技术评定上一个层次,既可以使自己能力有更充分发挥的机会,也能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获得更大的满足。但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受制于僧多粥少的困局,能够获得升迁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还是需要等待更好的时机才有可能获得升迁,这就需要领导干部为每一名人才的成长提供公平竞争机会,使胜者感到光荣,败者心服口服。 5.要培养能创新的人才 关于创新的人才,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会上曾讲到:“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要培养创新的人才,一是要突出实践教学,把培养实用型、适用型、需求型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大力引进会创新、能创新、能学用结合的人才;二是要强化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建设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三是要强化实验室建设,按照“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结合需要、先急后缓、分批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强实验室建设,为人才创新提供一流的硬件基础。 总之,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人事管理制度、用人机制和组织保障非常关键。虽然近年来我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大见成效,与同类高校相比,不少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广大领导干部要更加解放思想,只有念好“人才经”,我们才能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只有念好“人才经”,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材;也只有念好“人才经”,我们才能真正落实好习近平同志“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的指示,从而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从而在全校掀起起一股“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0/0919/652.html



上一篇:新时期市公路局人才资源开发与政策研究
下一篇:挖掘老科技人才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