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浅谈高职石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2)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阶梯式的人才培养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企业的岗位实践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吸收,是一种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机制。该模式目的在于提高

(二)阶梯式的人才培养

这种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企业的岗位实践中完成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吸收,是一种有的放矢的人才培养机制。该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与生产适应能力。它主要是由高校与企业构成两大核心,高校是人才供给端,企业是实践与工作供给端,企业在此模式下主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而高校需要针对企业发展提供对应人才,并以此进行课程改革。该培养模式要求在第一学年,强调学生对于现阶段石油化工产业岗位需求以及行业相关发展现状与前景,让学生对于职业的发展与规划有着较为清晰的认知。而在第二学年将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习,由企业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负责教学,在此基础上,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工作技巧,从而提高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第三学年中,学生应具有该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部分职业能力,同时可进入企业的一线工作岗位,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燃油加工维护的各种专业技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一线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企业的氛围,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总体体现了阶梯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上体现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专业能力作为核心目标,同时企业也成为了学生的实践基地,能实现学习教学实践的直接对接也是该模式成功的基础之一。

(三)综合式体的人才培养

所谓综合式人才培养就是将高校、企业、学生在人才培养中高度结合。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将企业作为学生学习的平台。将教育的主阵地放在了企业,在企业进行行业背景、专业知识、企业基本实践知识的教学。同样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竞赛、网站平台,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摆在学校人才培养第一位。从微观上看,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还是在实践基地和企业的一般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然后让学生在化工分析中心、实训中心等地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并将化工操作工、分析检验工作为学生学习能力中必须经历的一环,尽量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学生包括装置操控能力在内的多重能力。为学生进入石油化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为石油化工产业提升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高职院校的石油化工人才培养应当是一个多方集智,社会、学校、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学生的实际需要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走出一条解决石油化工企业人才供需矛盾的道路。始终要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具体的社会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中的重点,将知识技能高素质作为人才安身立命之本,使学生确实能成为行业所需的人才,以缓解毕业生和企业的供需矛盾,促进我国石油化工类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1] 代晓东,刘丹,王学武,杨建磊,时凤霞,梁敬升.基于标准化理念的石油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5):25-28.

[2] 郑泽宁.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石油专业英语人才的培养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3):167-168.

[3] 付春权.石油类专业人才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培养[J/OL].中国培训:1[2020-05-23].

[4] 徐昊洋.浅谈石油专业人才的培养[J].电子制作,2013(07):264.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1/0708/1061.html



上一篇:首届红色文化论坛在陕西省委党校举办
下一篇:新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探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