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产教融合工作新思路 ——以厦门医学院为例(3)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创新师资管理制度 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接触、吸收、引进厦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一线能手,建立并不断充实行业教师资源库,有步骤有计

(1)创新师资管理制度

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接触、吸收、引进厦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一线能手,建立并不断充实行业教师资源库,有步骤有计划邀请行业教师到校为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授课,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专任教师带教。对有意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素质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可采取兼职聘任的形式来引进。

(2)创新师资进修制度

鼓励一线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脱产进修,一方面实地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方式,学习研究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将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知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对接行企产研需求

过去,药学系的校内实训平台建设主要围绕教学需求来规划设计,对生产和技术研发的需求不甚重视,导致实践教学平台功能单一、耦合性差,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的培养。因此,药学系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对接行业企业的产研需求,丰富实践平台的功能,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1)校内实训平台建设要对接企业的生产需求

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根据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来规划,场地的建设和设备的购买不仅要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更要满足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中试生产的要求。

(2)校内实训平台建设要对接行业企业的研发需求

应用技术研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所承担的重要社会职能,通过校内实训平台建设与行业企业的研发需求对接,既能降低学校建立研发、实验基地投入,又能强化实践教学“产学研一体化”的程度,同时在研发工作中可以使学校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助力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5.毕业设计改革对接校企定向人才培养

目前药学系拥有本科在校生577名,未来可依托厦门生物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把与企业签订的定向培养人才计划与本科毕业设计两项工作进行结合,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进行挂钩,即在学生中选拔优秀者,大四进入与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单位见习,一年后接受单位和学校考核,合格者可以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毕业设计,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打破传统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壁垒,将毕业设计纳入学生的就业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同时整合校企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学界和业界的双重动能,使毕业设计充分与企业产研需求接轨,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又能实现毕业设计的成果转化。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企业中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感受企业的文化,快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导师能够借助与企业导师的合作交流,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改进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

产教融合,是近年来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加强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方针,是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2017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紧接着12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发办 [2017]95号),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制度安排。深化产教融合,就是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将产业与教育融合,将生产与教学融合,不断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是厦门市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的十大千亿产业链(群)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现在已进入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作为福建省独立设置的三所医学本科高校之一,福建省中南部唯一一所医学本科高校,厦门医学院紧密结合厦门生物医药产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学生应用实践和就业创业能力,立足厦门、面向福建乃至全国,全力为医疗卫生行业、生物医药行业和健康服务业服务。产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突出应用性和地方性,厦门医学院药学系主动融入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广泛实施“理实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双证并重”(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顶岗实习与就业的一体化。目前,药学系与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合作已取得了一些成果。1.为对接产业主动申办本科专业厦门医学院校升格为本科高校以来,药学系在申办本科专业方面立足厦门实际,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对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为目标,在已申办药学(2016 年招生)、中药学(2017 年招生)、生物制药 (2017年招生)三个药学本科专业的基础上,结合厦门近台、近海的地域特色又申办了海洋药学本科专业,该专业已于2018年开始招生。目前,药学系共拥有在校生1201名,其中本科生577名,本科专业数量占学校已申办本科专业总数的40%。2.为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1年以来,药学系根据半年顶岗实习,半年就业实习的“2+1”人才培养方案,为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培养了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9年间,药学系累计为厦门特宝(生产乙肝药品)、厦门万泰(生产疫苗和诊断试剂)、艾德生物(生产诊断试剂)、未名医药(生产神经生长因子药品)、金日制药(西洋参保健品)和国控星鲨(生产鱼肝油制剂)等80多家厦门生物医药企业输送了715名实习生,实习生主要去向的20家企业绝大多数位于厦门生物医药港。经用人单位反馈,药学系毕业生得到了“素质好、技术硬”的赞誉,历年就业率均在99%以上。3.为企业员工比赛培训搭建平台本校药学系于2018年6月承办了厦门市第二十四届职工技术比赛暨生物工程实验技能项目竞赛,本次竞赛是厦门市生物医药行业的首届技能大赛,由厦门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厦门生物医药企业的18支队伍、近200名选手参赛,参赛选手中既有中专毕业的一线检验工,又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分析师。将“生物实验室技能”项目列入职工类技能比赛,这在福建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本次竞赛充分发挥了技能竞赛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使用和激励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厦门生物医药单位搭建了紧密的沟通纽带和桥梁,加强了校企间和企业间的交流与学习。4.为中小企业研发中试攻破难关在研发方面,虽然厦门市生物医药的领军企业已实力雄厚,具备了较强的研发生产和自主创新能力,但本市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仍处于成长期甚至是初创期,企业研发实力相对薄弱,亟需依托高校开展技术攻关。近年来,药学系充分发挥2个省级 (福建省高等学校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应用技术工程中心、福建省中药精加工与健康产品开发研究室)和2个市级(厦门市海洋医用天然产物与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厦门市中药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的优势,与地方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等领域开展密切合作,为企业攻破了多项技术难关。其中,与厦门宝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开展了 “海绵活性物质快速检测及其应用”“海洋软体动物原代细胞普适性高效培养基的研制”等科技项目合作研究,共同研制了产品2个,专利2个,产品企业标准2项;与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共同围绕“海洋药源生物共附生放线菌新化学资源的高效开发及应用”海洋产业技术攻关重大专项开展合作研究,共同开发产品1个,申请发明专利3项;与厦门中鲨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共同开展 “基于养殖海绵活性天然物相关功能产品的研发”等产业技术攻关专项的合作研究,并针对海洋活性物质的综合开发应用及其市场需求共同研发创新产品。5.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空间截至目前,药学系已开拓厦门生物医药实习单位80多家,并与其中33家生物医药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为支持厦门市正在全力打造的海沧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 (厦门生物医药港),厦门医学院在2015年与厦门海沧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 《共建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后,2016年又签订了《关于实习招聘服务的战略联盟合作协议》,2018年进一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今后厦门医学院药学系将作为双方战略合作的先行先试点,在合作育人、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人才输送等多个方面推进双方深度合作,服务厦门经济社会发展。强化“五位对接”,打造产教融合有效路径1.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专业是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载体,是产教融合实施的依据。药学系本科专业目前虽占学校已申办本科专业总数的40%,但已有4个本科专业办学历史积淀不足,办学基础和本科教育较弱。为此,药学系应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体现学校办学特色。(1)深入调研,为药学系专业建设提供依据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厦门经济发展和产业格局的总体状态,科学研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产业升级的基本走向,从而为药学系4个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依据、奠定基础。(2)改革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增强已有专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改造落后专业,设立新兴专业,紧贴地方发展,彰显办学特色,让专业建设紧跟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强化专业与产业行业的联系,增强药学系毕业生的社会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2.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内在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人才需求对接的成效。因此,必须站在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对接的高度,从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出发,由药学系骨干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联合开发与打造课程体系,将产教融合推向深入。(1)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接轨体外诊断试剂,是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优势领域,与之相呼应的是药学系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制药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目前已拥有在校生153名,但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中仅有分子诊断技术一门通识课程,亟待开设产业急需的单克隆抗体技术等理实一体化课程,一方面满足学生对诊断试剂领域前沿技术了解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独立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的能力,就业后能帮助企业进行诊断试剂新产品的研发,配合优化原材料的选择和对现有产品的质量提高,解决生产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2)课程内容与生涯规划接轨通过对厦门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和与药学系毕业生的谈话,发现现行教学体系培养出的毕业生虽然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普遍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造成学生就业后岗位适应性差。为弥补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药学系应积极与产业界合作,可以设立以“对话药企CEO”为代表的创新课程,由学校邀请厦门生物医药领军人才到校为学生授课,分享其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将课本理论知识与产业实际相联系,从产业的角度提高药学系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令学生认清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明确职业规划,更有针对性地学习。(3)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接轨课程标准是对在校学生完成一定阶段学习任务以后学习成效的评估,在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药学系教师应参考借鉴医药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充分吸收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依据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职业资格认证要求,分阶段制定适应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学生课程标准。3.师资队伍建设对接行业企业专家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更是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既要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和示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做到能“说”会“练”。与此同时,还必须掌握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因此,药学系应依托目前已经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本系师资对接行业企业专家能手的方式来拓宽高水平师资的引进渠道,同时培育、提升本系现有师资的综合素质,组建一支由生物医药企业的行业教师(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等)和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双师型”师资队伍。(1)创新师资管理制度创造机会和条件,充分接触、吸收、引进厦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专家和一线能手,建立并不断充实行业教师资源库,有步骤有计划邀请行业教师到校为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授课,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专任教师带教。对有意向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素质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可采取兼职聘任的形式来引进。(2)创新师资进修制度鼓励一线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脱产进修,一方面实地了解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方式,学习研究产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技成果,将企业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程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员工开展理论知识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等,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4.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对接行企产研需求过去,药学系的校内实训平台建设主要围绕教学需求来规划设计,对生产和技术研发的需求不甚重视,导致实践教学平台功能单一、耦合性差,不利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研发能力的培养。因此,药学系在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校内实训平台建设对接行业企业的产研需求,丰富实践平台的功能,完善实践育人体系。(1)校内实训平台建设要对接企业的生产需求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企业工作岗位的具体技能要求,根据企业所需要的岗位技能来制定教学内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设备和工作环境来规划,场地的建设和设备的购买不仅要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更要满足部分中小企业进行中试生产的要求。(2)校内实训平台建设要对接行业企业的研发需求应用技术研发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所承担的重要社会职能,通过校内实训平台建设与行业企业的研发需求对接,既能降低学校建立研发、实验基地投入,又能强化实践教学“产学研一体化”的程度,同时在研发工作中可以使学校与企业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提高学校的技术服务能力,助力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5.毕业设计改革对接校企定向人才培养目前药学系拥有本科在校生577名,未来可依托厦门生物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把与企业签订的定向培养人才计划与本科毕业设计两项工作进行结合,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进行挂钩,即在学生中选拔优秀者,大四进入与学校签订定向培养协议的单位见习,一年后接受单位和学校考核,合格者可以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毕业设计,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打破传统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之间的壁垒,将毕业设计纳入学生的就业系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同时整合校企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学界和业界的双重动能,使毕业设计充分与企业产研需求接轨,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又能实现毕业设计的成果转化。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企业中接触行业前沿技术,感受企业的文化,快速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导师能够借助与企业导师的合作交流,更新自身知识体系,改进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0/0726/421.html



上一篇:退休返聘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的机理与路径<sup
下一篇:新形势下产教融合助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思考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