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医健康服务人才素质构成及双维培养路径探析(2)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专业方法 健康服务覆盖专业知识面很广,可以“医、食、住、行”作为概括,涉及的学科包括医学、食品营养、环境、运动、管理等相关学科,是

(三)专业方法

健康服务覆盖专业知识面很广,可以“医、食、住、行”作为概括,涉及的学科包括医学、食品营养、环境、运动、管理等相关学科,是一门跨学科整合专业。因此,除了要学会基本专业思维外,更重要的是要将依托医疗健康专业知识,运用跨学科专业思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形成中医健康服务“治未病”的健康服务专业思维和专业方法能力。

(四)专业技能

健康管理每个环节都涉及需要用一些专业技能实现预定目标和效果。在健康教育方面,涉及沟通专业技能;在健康评估方面,涉及健康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能力,实现健康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及健康档案的建立,从而为健康评估提供全面的信息基础;在健康干预方面,涉及科学地去分析健康信息,需要在前期专业知识方面学习“健康评估与管理”和“临床医学”;在健康干预和促进方面,涉及需要运用有利于健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达到健康干预和促进的目的,包括健康干预(营养、运动、心理、针灸、推拿、康复、痧疗、罐疗等)的专业技术能力。

(五)职业能力

职业是相对于行业来说。中医健康服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根据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专业论证研判,重点瞄准大健康产业中急缺的健康服务方向、健康事业管理方向两个岗位群培养模块,剖析行业所需岗位能力,聚焦职业方向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以便根据学习情况和职业兴趣选择岗位群培养模块方向。

四、中医健康服务人才的双维培养路径构建

“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6]。中医健康服务人才的培养需以健康产业作为时代发展的背景,以中医健康服务行业发展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充分考虑学生走向社会职业能力需要,突出“标准化”和“特色化”特征,形成校政协企联动、产学研用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培养的专业人才满足国家与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标准化建设

一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标准化健康方面,需以中医全科医生为专业基础,达到国家对于中医学人才最低标准。

二是健全优化课程体系。准确定位行业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系统梳理与科学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完整的课程地图全景清晰明确地展示整个学期周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效果。

三是注重学科交叉与渗透,综合能力塑造。开设人文通识核心课:设置相应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健康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增加中医人文精神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对中医学科发展的需求,重视创新思维和专业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是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努力结合“互联网+”的新型教学课堂模式,注重思维方式和专业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研究问题能力。

(二)特色化发展

在特色化发展方面,要充分考虑健康服务业的职业特征,搭建横向且更有广度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特色人才培养平台。

1.搭建螺旋式专业认知提升实践学习平台

了解健康服务类企业的工作环境、职业要求、成长路径,以便对专业有一定的认知;到医疗机构开展医学临床实践知识学习,对医疗健康产业有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带着问题和任务到健康产业有关机构开展专业岗位实习,加强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走入社会岗位职业发展作为准备。

2.搭建理论—实践交互式专业实践学习平台

通过搭建实验实训、岗位实践、项目实践等“三位一体”的专业理论—实践交互式教学平台,拓宽视野,加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广泛搭建学生和教师的“教与学”平台、学校和社会“产教融合”理论和实践应用平台,积极营造专业学习氛围,促进专业岗位应用能力提升,同时组织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参与式学习模式,探索开展有社会价值、有教育意义、有责任担当的实践和理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搭建校企、校政、校协、校校合作平台

坚持产教融合、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大思路,坚持人才培养必须做健康产业链的“伙伴”定位,通过对国内健康产业的基础调研、人才需求调研、人才能力调研和培养教育状况调研等,精准定位健康产业人才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1/0428/974.html



上一篇:公立医院人才政治素质评价模型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