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转型研究(2)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尽管有这些改革措施,但整个人才资源配置还处于后计划经济时期,旧的统包统配制度还占统治地位。人才流动的难度还很大,单位不批准,流动就面临极

尽管有这些改革措施,但整个人才资源配置还处于后计划经济时期,旧的统包统配制度还占统治地位。人才流动的难度还很大,单位不批准,流动就面临极大的风险,人才流动的很多政策还不配套、不完善;初次就业的市场化还在探索过程中,毕业生的择业权、单位的择人权没有完全落实,毕业生即使找到单位,仍然以学校的分配计划为准,学校仍然对每一个学生实行兜底包分配。

(二)配置方式转型时期(1992—2013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人才流动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提出了要求。人才市场的概念被普遍接受,人才市场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人才资源开始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型。

1993年,全国首届人才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同志出席会议,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由省委、省政府组团参加,各部委也派出了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在人才交流大会期间,还运用各种媒体进行了大规模的人才流动宣传。这次全国人才交流大会规模庞大,参加人员和单位来自全国各地,意向成交以万计,在人才交流的历史上可谓空前;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极大社会影响,在人才资源市场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南巡讲话后人才流动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199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明确了中国人才市场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步骤,文件提出培育发展人才市场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个人自主、单位自主择人,市场调节供求,社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健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文件对确立人才与单位在人才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调节手段的作用、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人才资源配置转型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市场建设和人才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型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开启了人才市场建设的新时代。

以区域性人才市场为代表的全国人才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人才市场的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提出和使用,有的地方还挂起了人才市场的牌子。但是那时还是零零星星的、以行政区划来设立的,不符合人才合理配置的要求。1994年7月,经人事部批准,中国第一批区域性人才市场——中国沈阳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天津)、中国上海人才市场成立,随后一批区域性人才市场和专业性人才市场相继诞生,加上各地区各部门建立的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形成了全国的人才市场体系。人才市场除了为人才招聘建立专门的场所、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人才交流大会以外,还为人才的求职、人事关系管理、争议仲裁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在区域性人才市场的带领下,中国人才市场的建设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无论从市场场所的面积、条件,还是市场服务的水平、质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迈出重要改革步子。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通过“供需见面和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过渡,进一步促进毕业生“面向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新就业制度”的建立。1995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1995年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对并轨后所招学生由毕业时原则上在本系统、本行业内自主择业逐步过渡到大多数毕业时自主择业,在2000年基本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进一步规定自主择业下的工作程序,明确了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的职责、权利、义务。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招收的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至此,除少数定向招生、特招生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业,绝大多数毕业生实现了自主就业。与此同时,高校的毕业分配处分别改为就业指导处,更新工作观念,改变工作方法,逐步适应了不包分配后的职能转变,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经历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过渡方式后,高校及中专毕业生逐步完成了包分配的就业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市场化的自主就业制度。

2002年3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四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提出了认清形势,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加快调整人才结构,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等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国务院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正式在全国推行聘用制度。这两个方面的改革,进一步落实个人择业自主权和单位用人自主权,标志着人才资源配置方式进入全面转型时期。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0/0713/373.html



上一篇:国家语言能力视角下普通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下一篇: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高等学校人才资源配置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